关于笔法和文风

无论是从和鱼的交谈中还是他的文中都可以看出他很出色:高中毕业时已经开始接单做网站,大学读的是国贸,之后又投身在IT。他的写实类小说洋洋洒洒50多万字,在网上极受追捧。文中的真实和积极,和那种颓唐的青春文学很是不同。折算一下,难以想象他提笔时也才20左右。于是更显得难得可贵。

“年轻有为”一直就是我最为崇拜的赞誉。

昨天上网看他几年前的访谈,不至于醍醐灌顶,却似沉闷钟声,震声余韵不绝。两处地方看后备受提点:一是他提到的“文以载道”,二是他说到他写文时尽量展现内容和思想,而不是去用华丽的文字堆砌。前者四字是心向往之的境界,后者却是感触良多。我很清楚自己很多时候写东西就有流于形式或者说只是文字的堆叠,虽然结果未必华美,但确实在过程中就是这样有意识地去做。典型的之前的文章关于圆明园、关于九州、关于项羽都在此列。可能正是因此,有段时间才会有“很难憋字”的情况。我想到高中唯一的H翻开我的日记,她说天哪我没想到你写给自己看也写成这样成章成阙的东西。她的日记就是真正的日记:很随性的意识流。那,可以想见,当我咬着笔头让记录在日记本上铺排开来的时候,又带入了几分夸张、保留了几分真实。其实之前自己也有这样的觉悟,强迫着自己尽量不带影响地打字,或试着写点朴实的东西,如《独》。小谢曾经和我说《独》写的好,或许就因为它的真,虽然我自己觉得那篇东西更像牢骚。但值得肯定的是写那文时的状态:是鲜少的憋着有话要写,于是冲到图书馆机房而流畅地发泄。

但,或多或少有因为自己喜好的倾向:读唐诗宋词,偶见冠有“工丽”的评价,就忍不住多看几眼;答J问喜欢楚辞么时说极爱,极爱其韵;最爱文体是“骈四俪六”:拿到新赋,会觉得几处开阖转承,令人拍案叫绝,心绪随之起伏澎湃,慷慨诵读,真真觉得是朗朗上口。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几桩过往趣事。初中时和B同桌,有一两个晚自修无事,竟一人一纸片地拟题联诗。我命题他写,之后我看,再接受他出题的挑战。不服输的我们连战三日方才消停。可算以文会友?还有次高中,忘了什么时节,写过一阕古文给有鑫,还有次写过一篇古体贺文给Z,现在想来,也是值得怀念的事。

于是,总也脱不了这样虚浮的路子。昨天短信间,鱼说我“书袋掉得砸死人”。不禁有被揭露后的窘迫。但我想,如果言之有物,大致还是不错的,怕的是无病呻吟或是少年强说愁的状态。鱼给我的另一个感触是他的文诠释了一句说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却不易做到的话:“艺术源自于生活”。文学脱胎于现实,才能以情感人。当年语文课上,张老师曾说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是因为基于现实感触才得以塑造这样经典的文学形象。这句话在我读鱼的文时重现耳边,或许他也是因为比照着现实的原型,才能将每一个性格,每一处神态都写得那么有血有肉,可亲可爱。

鱼展现的笔法和功力,很值得我学习,改天要好好讨教他才是;而他能在IT业如鱼得水又保持了对生活的敏锐以及文学的感性,这也是我梦想中的平衡。

J高考结束了,那天晚上聊天,聊到了文学。我说现在我是理科思维,关于这一块,是几乎完全地放下了。他的回复让我想到吐舌头的表情:“让我离开了语文,我是没法活了。”这句话给我一个恍惚,几年前的自己,也是这么热爱着的吧。

昨晚看了一个传说中北大才子的博。介绍者说你看着文就知道是北大的才子了。一见果然,字间锤炼极见功力。于是想,此人掉书袋子虽是常态,但能做到信手拈来,融于文中,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另一种境界了。


2 Comments
  1. xyz
    Posted 2009年06月14日 at 4:07 下午 | Permalink

    我还藏着哦~~~

    [回复]

  2. Yecol
    Posted 2009年06月14日 at 4:22 下午 | Permalink

    …被留着小辫子了

    [回复]